第二百八十章 汽车牌照的故事(2 / 3)

得过时。

不过在1909年之前,纽约州的所有车牌都是由车主自己来制作的。

直到1909年,纽约州才开始由政府部门统一制作并颁发车辆牌照。

在这一点上,1903年就开始由政府统一制作并颁发车牌的马萨诸塞州,显然具备更完善的服务意识。

1931年,宾夕法尼亚州成为了第一个允许车主个性化定义车牌的区域。

车主被允许可以在车牌中加入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缩写,这不免有些向当年纽约州政府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30多年之后,也就是从1965年开始,米国所有州政府才完普及自定义车牌的政策。

我国的第一张车牌是什么时候颁发的呢?

1902年!

想不到吧,原来我国曾经也是和世界汽车工业接过轨的。

时间回到1901年,也就是清朝光绪27年,匈牙利人李恩将两辆汽车经海路运送到了沪上港口。

1902年1月20日,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为这两辆汽车颁发和马车牌照一样的临时牌照,意味着华国历史上第一、第二块汽车牌照就此诞生了。

1912年,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放出了500张号牌给私家汽车用,编号从001-500。

这一批车牌,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首批由政府颁发的、真正用于汽车的牌照,采用黑底白字的设计,车主每个季度还需要向政府缴纳15两白银作为车牌使用税金。

根据历史记载,001号车牌由一位丹麦籍医生拍得,后来该医生回国,001号车牌被宁波籍地产商周湘云买走。

1935年左右,国的车牌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历史上短期之内出现了一批可以跨省行驶的号牌。

该号牌由1、车辆注册地(沪)2、编号(61-000)3、“跨越”二字共同组成。

1947年,将国车牌统一为“國+5位数字+注册地”的形式。

建国之后,我国的车牌历经49年、50年、64年、73年、86年、94年六代发展,才演变为如今的蓝底白字的经典车牌。

当然,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曾推出过一代效仿米国样式的自选车牌,形式为“省市+三个英文字母+三个数字”。

不过它只存在了10天就被喊停,原因是据说有人不正当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后来,我国正式推出绿底黑字的新能源牌照。小轿车的首字母d代表纯电动汽车,f代表非纯电动汽车。

若该字母处在最后一位,则代表车辆为大型汽车(客车、货车等)。

1950年前后,随着经济球化规模的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销往世界各地。

但对汽车厂家们来说,总不能因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牌照尺寸不同,而单独设计车辆的造型吧。于是车牌标准化被逐渐提上了日程。

如今,欧洲车牌的尺寸大都为520x110,也有520x120的规格。

美洲地区的车牌尺寸大都为305x152,偶尔也能见到305x160的样式。

在亚洲,包括澳大利亚,车牌的尺寸大都为372x135。

不过我国目前蓝牌的尺寸为440x140,绿牌尺寸为480x140。

至于车牌的材质,早期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基本是车主手头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

常见的有木头、铁皮、硬纸板、动物皮,甚至还有人将大豆压缩成硬板当车牌使用。

如今,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车牌也使用上了更轻、更环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