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汽车发展与世博会(《梦想充电站》奔小康之作求关注!)(2 / 3)

挡测试强度。

风洞试验显示着不同外型汽车的风阻。

展馆外76的环形车道上,红极一时的赛车手欧德菲尔德和他的‘魔鬼车队’每天6次驾驶着克莱斯勒、普利茅斯、迪索托、道奇等新款车进行特技表演,公众可以坐在车上体验刺激。

车手有时故意把车开翻以证明全钢车身的安然无恙。

纳什公司则修建了一座24高的玻璃塔楼,停放的16辆新车循环升降招徕观众。

还有派卡德公司的镶金车、通用汽车公司的16缸大排量凯迪拉克车,菲尔斯通公司展出了轮胎生产线。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汽车成为最热议的中心话题。”

孙教授也来了兴趣,说道

“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最深远影响之一,便是汽车对道路的呼唤。

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世界’展馆每天有近3万人冒着酷暑排队参观,著名设计师基迪斯在3 300 2展区营造了20年后的米国社会缩影。

坦荡的高速公路支脉纵横,层叠的立体交通井然有序,5万辆模型汽车如鱼得水,在现代化城市乡村间川流不息。

这是对米国公路发展最生动形象的建言献策,也是对未来决策最深入人心的舆论导向。

20年后,米国真的建成了最发达的州际高速公路网,应记得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先见之明和启蒙之功。”

沈笑夫道

“1964年纽约世博会是米国汽车的巅峰时期。

底特律‘三巨头’仍然充当着世博会顶梁柱。克莱斯勒馆展出了一辆空前绝后的超大汽车,长24,宽15,仅轮胎就有两层楼高,坐在18的驾驶席上伸手够不着方向盘。

人们在这辆超巨型汽车的‘胯下’熙来攘往,俯仰流连,‘以大为美’的社会心理展露无遗。

大排量、高油耗、强动力一直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主流价值。

而从废墟中站起来的欧洲人却没有如此铺张奢华的心情和普遍肥硕的体态,因此宁可选择小巧节能的车型。

1972年,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

1960年日本爱知县的丰田市与美国底特律结为姐妹城市。

丰田公司当年的生产效率比底特律相差8倍,但仍勃勃雄心,从最低向国际汽车市场长驱大进。”

孙教授道

“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爱知世博会后,历史机遇又转向2010年的沪上。

沪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首次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城市文明上,而汽车则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和推动力。

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沪上市结合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 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

这是继京都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

王立志道

“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概念车‘叶子039上汽集团作为沪上世博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世博会了近千辆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业第一家规模化研发和量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企业馆推出以‘直达2030’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更令世人瞩目,向社会展现一个‘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堵塞、实现有趣而又时尚驾驶’的2030年美好城市交通生活。”

孙教授说“时间差不多了,大家休息!我去开会!晚上